9月6日,2025陜北民歌榆林合唱大會開幕式現(xiàn)場。 記者 蘇欣雨攝
9月6日晚,榆林世紀廣場人潮涌動,燈火通明。
“今晚,咱陜北人的民歌偶像王向榮、王二妮來了,大家都趕著去聽他們唱陜北民歌?!背鲎廛囁緳C劉偉一邊轉動方向盤,一邊笑著說,榆林的男女老少都能開嗓唱上兩句陜北民歌。
當天,“放歌陜北 唱響中國”2025陜北民歌榆林合唱大會正式拉開帷幕。一場民歌會,讓陜北民歌響徹黃土高坡。
一場陜北風情的民歌盛會
秋韻漸濃,榆林的夜晚已有涼意,但在開幕式現(xiàn)場,觀眾熱情不減,榆林世紀廣場上空被燈光點亮。
會場內,觀眾揮舞著彩色熒光棒,掌聲雷動,《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叫聲哥哥你快回來》等經(jīng)典陜北民歌曲目接連唱響。
場外的觀眾里三層外三層,有的踮腳張望,有的高舉手機記錄,孩子騎在父親肩頭跟著節(jié)奏有韻律地搖擺,好不熱鬧。
“今天,我們全家出動來聽陜北民歌,一共來了7個人?!?歲的榆林市小觀眾杜博洋高興地說,學校里教唱陜北民歌,他最喜歡《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陜北民歌從蒼茫的黃土高原上走來,在溝壑梁峁間回蕩,記錄著陜北人民最質樸的勞動號子、最熾熱的情感渴望和最堅韌的生命力量。
是什么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陜北民歌?陜北民歌手王二妮給出了回答:“陜北民歌不僅有優(yōu)美的旋律、生動的語言,還飽含陜北人民最真摯的情感。陜北民歌唱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能夠引起這么多共鳴?!?/p>
一個融匯曲調的交流平臺
本次陜北民歌榆林合唱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的30支合唱團齊聚駝城,為音樂人的交流搭建了平臺。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趙桉跟隨合唱團來到榆林。她笑著說:“陜北民歌有著獨特的魅力,總能傳遞出一種樂觀向上的力量?!?/p>
趙桉介紹,這次他們的作品融入了沂蒙山小調,希望陜西與山東兩地的民歌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本次合唱大會舉行多場展演,其中一大亮點是每個團隊演唱的作品必須包含陜北民歌改編的合唱曲目,確保傳統(tǒng)音樂內核與現(xiàn)代合唱藝術深度融合。
展演現(xiàn)場,來自寧夏的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石榴籽合唱團驚艷亮相,演繹了廣為流傳的陜北民歌《南泥灣》。
“我們對《南泥灣》進行新的風格改編,是為了讓年輕人更好地通過音樂,理解歷史、汲取力量?!笔褡押铣獔F領隊韓春說。
大會總導演白奎透露了展演背后的巧思:“我們希望通過‘傳統(tǒng)+交響’的形式,讓陜北民歌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能與現(xiàn)代審美對話,讓人們看到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p>
78歲的觀眾李春麗感慨:“以前聽的是土腔土調,這次加入了管弦樂團伴奏,味道不一樣嘍!看到陜北民歌越傳越遠,我打心眼里驕傲?!?/p>
一次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非遺傳承
9月9日晚,在榆林世紀廣場,2025陜北民歌新歌發(fā)布暨非遺惠民演出精彩上演?!饵S土戀歌》《這達達來》等新創(chuàng)陜北民歌,以及陜北說書、榆林小曲、清澗道情、府谷二人臺的經(jīng)典曲目,經(jīng)過全新包裝,呈現(xiàn)在廣大觀眾面前。
本次大會會期4天。在這期間,除了舉行多場展演,還舉行學術會議、基層惠民演出、新歌發(fā)布等系列活動。一系列創(chuàng)新形式的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傳承陜北民歌。
以合唱為主要展演形式,推動陜北民歌從傳統(tǒng)獨唱、對唱向多聲部、交響化擴展。國家大劇院藝術專家委員會顧問吳靈芬認為,榆林推動民歌與合唱結合,既拓寬了傳播途徑,也提升了藝術感染力。
作為陜北民歌的重要發(fā)源地和傳唱地,近年來,榆林系統(tǒng)性推動民歌保護與創(chuàng)新,建成全國首家陜北民歌博物館,并開展瀕危民歌搶救整理行動。目前,陜北民歌博物館館藏6000余件文物,包括革命時期民歌采風活動中留下的信件、曲譜等。
榆林還著力推動“民歌+文旅”融合,創(chuàng)新民歌與交響、流行等多元音樂形式對話,并搭建《歌從陜北來》全國巡演等傳播平臺,使陜北民歌逐漸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今年1月至8月,陜北民歌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
對陜北民歌傳承的重視,讓榆林涌現(xiàn)出大量年輕一代陜北民歌創(chuàng)作者、演唱者和無數(shù)的愛好者。
在本次大會展演活動中,王二妮清唱的原生態(tài)民歌,瞬間把觀眾拉回兒時的記憶中;柳強強與吳采樂夫妻二人聯(lián)袂登臺,帶來一曲《最炫西北風》,點燃觀眾熱情……一位位陜北歌手的精彩表演,唱出了歷史的回響,也唱出了未來的聲音。
“本次大會對推動文化深入基層意義重大。”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陜西省文聯(lián)主席趙季平說,“陜北民歌應推出更多新的作品。希望年輕一代能夠深入生活,去捕捉那些閃光的好東西,把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全國觀眾?!保ㄓ浾?王晨曦 蘇欣雨)
編輯:王瑜